地震大数据应用效益分析
更新时间:2018-12-20 来源:科技信息室
地震 “大数据”应用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推动地震行业发展的效益。
地震大数据应用与服务中心构建云端化业务体系,实现资源统筹规划,是解决地震部门信息基础设施重复投资、运维困难的有效途径。可有效解决数据分散、信息孤岛、应用烟囱、部门割裂、上下游协同不够等地震业务发展中的问题,推动信息基础资源、数据资源、业务系统平台及支撑保障体系的资源共享、按需分配、弹性扩展,实现更广泛的业务互通与信息共享。
(二)服务社会公众的效益。
地震大数据应用与服务中心充分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科学再造地震业务服务流程,优化业务服务布局,充分发挥地震部门和市场的作用,提升地震预警、地震速报、烈度速报、灾情评估、灾情速报、地震区划精细服务、建筑物抗震能力等服务,实现地震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管理上的科学化、精细化,让地震信息服务普惠到社会公众。
(三)未来服务市场和经济的潜力。
地震大数据应用与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地震行业的基础资源向用户提供各类服务,不仅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还减少了以项目为主的重复投资,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的思路,提高系统的可用性,降低了总体成本。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大大减少各类IT设备的投资,而且节约了能源、空间。
(四)支撑“一带一路”及国际合作的作用。
中国西部地学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与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联合实验室支撑 “一带一路”建设,开展相关的国际合作与服务。对外提供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地震学科领域的数据;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密切合作,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震大数据生态体系,为“一带一路”及国际合作提供多元化、个性化、可视化的地震大数据产品和服务,彰显地震行业在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