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测中心完成祁连山中东段GNSS站址野外勘选工作
更新时间:2021-06-17 来源:共享服务部
发表日期:2021-06-17 09:11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扩展的前缘也是高原最新和正在形成的组成部分,是理解高原隆升扩展变形方式、形成演化动力学机理及其环境、生态效应和强震及其次生灾害危险性背景的关键。岩石圈特别是地壳形变时空约束,记录和反映着青藏高原过去和正在发生的扩展隆升的脚印与方向,是解开青藏高原形成与扩展演化等科学奥秘的金钥匙。围绕上述科学问题,不同学科手段开展了许多有益探索。但对祁连山构造变形样式、应变空间分配模式及其动力学过程,还存在许多不明确之处,亟待解答。 据此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任务九(地质环境与灾害)专题五(活动断裂与地震灾害)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我中心共享服务部组织技术人员,由郝明主任(研究员)亲自带队。于6月4日至6月7日,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山东段开展GNSS加密观测系统的站址野外勘选工作。在野外大家充分发扬“西部铁军”精神,团结协作、连续工作,克服高原反应、恶劣天气等重重困难,饿了就啃两口干馍就上两口凉水,在艰难的环境中高质量顺利完成了所有GNSS站址的勘选任务,为后续完成测站建设、开展科学观测奠定坚实基础。 “捏指成拳”是该项拟建观测系统的突出特色。它的建成将不仅填补相关区域现今地壳形变观测研究的空白,还将分布于祁连山内部已有的零散的、不连续的GNSS测点和测线,联结、组网形成疏密有致,并能有效控制祁连山东段主要活动断裂的现今地壳形变空间大地测量观测网络,为后续开展现今地壳形变科学观测奠定坚实基础。并为进一步获取祁连山东段更精细的现今地壳运动图像;揭示区域地壳变形特征和应变空间分配模式;为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模式及其隆升扩展的动力学机制提供重要约束;为祁连山东段强震灾害危险性预测研究和重要工程特别是重要线性工程场地,安全性评价、规划、建设和运行等提供重要支撑,从而更好的服务和造福于祁连山各族人民群众!